01
技术迭代
液冷技术深化与多元化
液冷技术主流化。在各厂家的工商储新品中,液冷系统进一步普及,覆盖率超90%,温差控制精度提升至 ≤2℃(如电工时代全浸没液冷、弘正储能智能温控),液冷成为绝对主力。 混合冷却模式兴起。华为“风液智冷”、天合储能“AI仿生液冷”等融合风冷与液冷的动态调节系统,适配不同环境需求,灵活方案动态调整。 创新冷却方案。全浸没液冷(采日能源)与双相兼容侧冷(清安储能)技术成熟,解决传统液冷管路易泄漏、维护难痛点,成为较传统冷板方案的又一尝试。
02 电芯容量升级 314Ah大电芯成助主流
容量跃迁,新品普遍采用314Ah 电芯。相比传统电芯容量提升 10-20%(如利星能418kWh液冷柜)。其中314Ah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 21%(易能数字能源),度电成本降低 15%(明美新能源)。314Ah电芯的渗透速度远超预期,目前215kW/418kWh的314Ah电芯产品价格已经有厂家报价小于0.54元/Wh,在不改变电芯尺寸大小的前提下提升单柜容量,同时伴随着电芯厂的技术成熟和对电芯热失控可控的逐步成熟,314Ah电芯已成为工商储主流电芯选择。
03 系统集成度提升 All-in-one设计普及
模块化设计普及,超90%产品采用一体化集成(PCS、BMS、EMS、消防、热管理集成于一柜),安装周期缩短 50%(如艾罗能源)。
灵活扩展。支持多机并联(如固德威支持4套并机)、按需扩容(如奇点能源eBlock系列)。同时满足即插即用设计,支持多柜无缝并联(如固德威BAC系列),单柜成柜方案普及(中创新航373kWh柜)。另外满足标准化交付,可完成预装调试、整柜运输(如阳光电源PowerStack系列)。
04 安全与智能 AI驱动全生命周期管理
多层级安全防护。不少产品具备六级防护体系,电芯级压力检测(大秦数能)+Pack级浸没消防(国轩高科)+柜级泄爆(远东电池)+场站级云端监控。同时可进行热失控主动抑制,可通过AI预警系统(极光云能)提前 4小时 识别风险,联动消防模块自动响应。 智能化运营。企业已将AI算法赋能产品,通过AI动态策略,基于电价、负荷、天气的充放电优化(双一力AI算法),可使收益提升 10%-15%。同时运用数字孪生+远程运维,使得虚拟电厂(VPP)接入能力(科士达)成为标配,支持电网辅助服务(调频、调峰)。
05 应用场景 从单一储能向综合能源服务延伸
新兴场景爆发。光储充一体化场景中,产品占比提升至 30%(如纳通能源RENA1000),适配超充站、零碳园区。极端环境场景中,矿山、海岛等场景专用产品(英飞源Blue Ozean)需求增长 50%。数据中心备电场景中,备电时长从 15分钟 延长至 5小时(极光云能)。虚拟电厂场景中,科士达产品支持需求侧响应、融和元储天禄3.0可接入VPP。
综上,2025年将是工商业储能从“规模化”迈向“价值化”的关键一年,技术、成本与场景的协同突破将重塑行业格局。但现阶段工商储赛道竞争激烈,在工商储分成比例不断让利的情况下,产品价格也一直处于不断下探的态势。 2023年作为工商储发展的元年,一年多的时间产品价格已经膝斩,从23年奇点1.19元-1.26元/Wh到明美的0.88元/Wh再到科陆的0.598元/Wh,最后到今年的博时(0.499元/Wh)、弘正(0.486-0.537元/Wh)和长园的(0.478-0.508元/Wh),企业似乎已经开始走薄利多销的路子,只为存活下来并继续保存着留在牌桌上的资格。伴随着工商储柜子价格跌至0.5元/Wh左右,一些只能一充一放但有较高价差的区域已满足部分资方的投资要求,未来随着电站运营水平的不断提升,叠加柜子成本的持续下探且更多场景被挖掘的前提下,工商储落成的项目数量将不断增加。
END